關閉篩選條件
搜尋
篩選故事

故事

搜尋故事搜尋/篩選故事

陳龍:沈睡於新科技時代之前

陳龍(越南 / 2008年受獎人)2020年初重製2001年在河內拍攝的錄像作品『沈睡於新科技時代之前』,因疫情讓他回想起當時在科技還未如此普及的年代

閱讀故事

楊陽:“If you are not there, I am not here”* or, when you are, I am

楊陽(2012年受獎人),是策展人、作家和「聲音掏腰包」的藝術總監,和我們分享香港的聲音、日常生活的短暫啟示和節奏。

閱讀故事

在新冠疫情期間維繫國際連結

新冠病毒大流行對我們的產業環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,但我們促進國際對話、理解和尊重的使命仍然至關重要。 我們不斷依據當前的現實狀況和未來的不確定性調整獎助計畫,此刻很自豪地公布截至目前為止的2020年獎助名單,其中包括5月份董事會所批准的緊急獎助款。

閱讀故事

山崎亞美:捕捉的耳朵

「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後,世界的音景發生了巨大變化。 對於一直竭盡全力聆聽聲音的我來說,我感到耳朵沉重的負荷……」

閱讀故事

Sajata Epps (2018年受獎人): "Post Something Black" (黑色貼文)

環保藝術家Sajata Epps (2018年受獎人) 不畏懼為有色人種發聲反對種族歧視。「身為美國人,我非常氣憤有人利用 George Floyd之死來炒作新聞並當作政治宣傳。」

閱讀故事

「黑人的命也是命」

制度性種族主義,也稱結構性種族主義,是一種對人性的背叛,也是一種對未來及下一代的攻擊。我們不能容忍有色人種被暴力對待。

閱讀故事

ACC 台灣 2020年5月電子報 Vol.6

中文版:
https://us3.campaign-archive.com/?e=[UNIQID]&u=1983e9fe33e46e032fda3b49c&id=d6fdb80d15

英文版: 
https://us3.campaign-archive.com/?e=[UNIQID]&u=1983e9fe33e46e032fda3b49c&id=532a0e7c1d

閱讀故事
« 上一頁19 下一頁 »